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們可以自由自在地走來走去。即使離開座位,老師會耐心引導孩子回來教室。但是一但上了小學後,教室規範是:上課時,要好好的坐好40分鐘,專心的聽老師上課,跟幼稚園是那麼的不一樣,所以在孩子準備上小學前,我跟大家一樣擔心我的孩子沒有辦法在教室坐好。

開學前幾天,我跟孩子說在學校上課時,想想你自己的屁股被膠水黏住了!所以可以好好的坐好上課。孩子天真的回答我:用雙面膠可以嗎?當然我在第一天就接到老師電話說:孩子上課會走來走去,這個方式沒有成功。

當天下午我跟孩子說:看看別人在做什麼就跟著一起做!當別人坐好的時候,你要坐好。當別人出去玩的時候,就是表示可以出去玩。第二天,第三天還是接到老師電話…。

 

焦急中的我查到資料,發現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職能治療師楊舒菁提到:關於孩子的專注力會隨著年紀發展,約持續到十二歲;一般性注意力的時間長度是三歲時約十五分鐘、六歲時約三十分鐘、九歲時約四十五分鐘。於是我知道我要幫助孩子拉長專注力的時間,我便使用以下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畫畫

用著色畫或是找一找的練習單,培養孩子在座位上坐好的成功經驗。當孩子可以坐好完成一張畫的時候,給與孩子口頭鼓勵:"我看到你坐好專注的畫完一張畫,我很欣賞你認真的樣子。"。慢慢的練習完成一張到三張學習單,培養孩子的專注程度。

 

 

2.順序圖卡

敦南專注力中心的老師建議我們使用順序圖卡來訓練專注力、也增加視覺觀察力。跟拼圖有很大的不同,順序圖卡需要家長陪伴與互動:跟孩子進行排列圖卡的順序,請孩子認真觀察同一組的事件圖卡中培養專注力,思考後排出事件發生的先後的圖卡順序。家長引導孩子再說一說這組排序圖卡中事情的發生經過。慢慢的也從三張圖卡順序增加到六張,達到高效的專注力。與孩子互動中引導他們透過排列順序去學習建立起專注力也引導因果關係,並增加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3.看書

陪孩子共讀一本書,例如橋樑書。漸漸的,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自行閱讀5分鐘到10分鐘。一點一點的拉長獨自閱讀時間,地讓孩子學會好好坐好跟課本跟書本相處。

 

4.運動

孩子們的職能老師告訴我,可能是男孩子的前庭需求沒有被滿足,所以我們可以透過瑜珈的貓式或是遊樂場的盪鞦韆,滿足他的前庭需求。本來我也不太相信,很神奇地透過老師的引導與教學,孩子們透過滿足的前庭需求,自然地就能好好坐好。

 

5.作息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推薦的睡眠時間,六到十三歲的國小學生的睡眠時間為9-11小時。睡覺的時候沒有好好的休息,白天上課時後,當然會沒有精神就會想要趴下或是動來動去。

如果家長試著調整孩子的作息,早點上床睡覺。當孩子睡飽有精神時,會減少動來動去的困擾,提高專注力而好好坐好。

 

我也在陪伴孩子過程中,也學習用正向教養的方式來與小孩相處。

 

1.花時間訓練

家長要有耐心的陪伴孩子訓練過程。我們太習慣要求高效與速成,希望跟孩子說坐好,他就可以馬上或是隔天就坐好。習慣的養成是要28天,更何況是孩子不熟悉的習慣,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事情接下來就把事情專注做好。

 

2.拆解成小步驟

我們先從5分鐘坐好,告訴孩子原來坐好不需要從40分鐘。從5分鐘坐好開始,越容易達成的狀況下,累積成功的經驗,孩子就會更有動機去坐好。

 

3.鼓勵

當我們發現孩子有在坐好的時候,可以給他一個口頭鼓勵:我觀察到你有好好坐好,這是一個很好的進步!孩子沒坐好的時候,家長沒辦法鼓勵孩子的努力就先不要嘗試鼓勵了。當你發自內心覺得孩子真的做得好時候,使用鼓勵孩子的方式,會有大大的效果。

 

透過上述的方式,從原本的擔心孩子不能夠適應小學生活,到理解孩子的專注力時間與需求。應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孩子一步一步練習專注力,過程中需要家長的耐心陪伴與正向教養的支持就能引導孩子專心坐好。

 

媽咪老師Cindy

師院美術系,藝大視傳所

原本為幼兒美術老師,

陪伴孩子成長中,學習了正向教養講師,陰瑜珈老師,兒童理財老師。

期望透過推廣家庭教育讓家長們理解與孩子共學共成長的美好。